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

失落

9/30 2小時


一回過神,才知道現在…在這裡

整天魂遊夢牽,總是忽略了主子

煙裡霧來,消消散散,沒有真的一刻

晃晃蕩蕩,都習慣了不存在

自己早已躲在最難尋處。


有多少時間,是貼貼切切的…

現在不跟緊,等待與追逐都不是原來的樣子

無關的東西,死板板的綁住了腳 綁住了心

還有機會,只要回心轉意

一切都還有機會

找到失落已久的自己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

現象就是真理

9/29 2+1小時


如果是一顆小草,風來低頭

如果是一條溪流,順勢而流

如果是一輪明月,圓缺自如

不管怎麼看,都是自然自在…

沒有抵抗的態度,沒有矯情的表演

一切的存在,都如是的運轉…


即使狂風驟雨,黑雲蓋月,小草離根,溪流離徑

也不曾離開自然,因為現象就是真理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

能量

9/28 2小時


禪坐的目的,讓身心漸漸安穩

安穩到極為寂靜的狀態下

會有一種原始存在的能量

被無意識的開啟…


這個能量,是精神與物質同時可以感應的

不是封閉的,也不是自我本身的唯有

是根、塵、識 涵蓋的界,所能擴及的有

沒有能獨立的,也沒有能自主的

如寬廣的大海,涵容了一切所有

如無盡的虛空,沒有裡外的邊界

這個能量,是自然存在,並不屬於你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

不思善,不思惡

9/27 2小時+80分鐘


佛法中常用「觀」,而不用「看」

有什麼不一樣的涵義呢?


世俗的「看」,常常是加入自我意識去混淆「眼見」的結果

產生貪嗔癡的想法,而改變了原本事物表現的原樣

以自我為中心,去對每件事物產生關聯

煩惱也在關聯的當下產生了。


而佛法中的「觀」,也是用「眼見」去了知事物

而且清清楚楚所有的發生與結束

但一切的過程,都只是一種觀察

沒有任何「眼見」以外的多餘思緒

也不將自我意識參雜其中

甚至不作任何判斷與思考

可以說是 只觀察,不思考

表現出什麼就是什麼

如此就能遠離煩惱。


六祖云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箇是汝本來面目」

禪坐其實也就是在學習這樣的態度。
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

火種

9/24 2小時


兒子說:今天功課好多,明天還要考試

都沒有時間念書…


寫功課是應付老師,上課是應付家長

只有自己念書,才算念書…

很多學生都是這樣的學習態度

老師的講解,作業的練習

其實都比自己念書來得重要。


禪坐如果只為了禪坐,那禪坐就毫無意義

禪坐的目的,是讓生活也可以不離開「禪」

使禪坐時的方法、體驗、態度、境界

都能滲透到生活中的任何時刻

最後讓整個生命都因為「禪」而昇華


禪坐只是點燃修行入道的火種而已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

放棄所有

9/23 2小時+80分鐘.


活到老,學到老

學習是永無止境的

但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

每天我們腦袋都塞進了一堆所謂的知識

其中還包含了很多強迫置入性的新聞

這些東西真的都有用嗎?

還是這是一種科技時代的悲哀。


若以現代的方式來學習禪坐

學習研究很多有關禪坐的知識

將其運用在禪坐裏,把禪坐當成知識的實驗

可能會一直坐不好,而一直變換實驗方法

最後走上放棄的道路。


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立即體驗禪悅

沒有一種知識可以讓你禪坐瞬間頓悟

禪坐的最究竟法,其實就是無法

離開所有的知識,放下所有的方法

就像剛剛出生般的無知

也許一切都容易許多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

安分守己

9/21 2小時

有一句話:「安分守己」


開始入坐時有一堆的妄念

參雜著各種不一樣的型態

擾亂著原本可以安靜的心…


沒有一個妄念是現在可以馬上去執行的

因為你的身體坐在那裏

也因此讓心更無法安分。


要放棄妄念也不困難

只要將念頭守在禪坐下的自己

自己的哪裡? 自己安靜不動的身體

意念守著不動的身體

讓心可以慢慢與身體揉合一起

心也就「安分守己」了。


大部分的煩惱,都來自於自我的不安分

「安分守己」,也是斷除煩惱的方法

當煩惱減少,身心都可以輕安而愉悅

今天的禪坐,有些禪悅的感動。
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

承擔現在

9/20 2小時


如果可以一直體驗現在

生命就可以一點負擔都沒有

因為現在,是剎那剎那的移動著

只有剎那的現在,是需要去承擔的

然而剎那又幾乎不存在

所以實在是沒有東西要去承擔。


但是我們都習慣覺得自己很偉大

有很多的東西,一定要去扛

不管是陳年舊事,還是未來願景

對自己、別人,都如是之

既辛苦又沉重,還要表現得好像甘之如飴

最後總離不開怨天尤人。


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,現在不管你在做什麼

都只是很單純的剎那,只是瞬間的目前

它可以是簡單的動,或簡單的靜

是身體,也可能是心理…或兩著同時

但基本上,還是那麼的簡單

簡單到可以變成一種享受

享受它的簡單…

一切都是那麼的游刃有餘

這樣的心情是智慧也是實相。
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

多一點

9/17 2+1 小時


這兩天除了固定上午的兩個小時禪坐

想多些時間練習,下午又再找時間坐…

就像師父說的,禪坐不容易開悟,不禪坐是不可能開悟。

當然這一切不只是為了開悟,是想要體驗另一種生活。


如果生活中有較長時間的禪坐

讓自己很大部分都在禪坐的方法與境界裡

那將會是怎麼樣的我,對這樣的結果充滿著好奇

是否我的心靈會起變化?

是否我可以體驗比較不一樣的自己?


釋迦牟尼佛,菩提樹下坐了六年悟道

達摩祖師,面壁了九年…

要像佛菩薩如此的修行,只能想像

想像之餘,如果可以多一點勇氣

我想要有些體驗與改變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

9/16   2+1.5 小時


不喜歡胡思亂想,練習禪坐是最好的方法

也許還是胡思亂想,就學習看著它亂想

像一片片的雲,飄過這座山

雲隨風飄動著,山卻如如不動

不用管雲往哪個方向飄

就算下起大雷雨

山還是山….


沒有一座山,想去抓住雲

雲來雲去,陽光露臉

山總是靜靜的。


我們的心一點都不像那座山

雲來了就跟著動,雲走了心也還停不住

就是這樣子,整天一顆心竄來竄去

就算沒有半點雲,它還是想動。


禪坐的方法,可以學習自然的將心動緩和

過一些時後,心也會漸漸的懶得動

時間久了,心也就住在那座山裡了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

平常

9/15 2小時


這幾個月,禪坐都很平常

沒有特殊的感應,也沒有不凡的覺受

以前有很多好好壞壞的特殊體驗

最近都不曾發生了…


心裡其實並沒有因為禪坐的平常而失望

甚至相信自己已經漸漸成熟

進入了另一個較穩定的階段

還好沒有因此有喜或憂的想法。


既然是修行,本來就不可能一蹴可幾

穩定中,反而可以更清楚禪坐的方法

以前剛開始學習,能有體驗是誤打誤撞

但如果可以練就出,正確的入境方法

而且可以自然提起放下,那才是真正的功夫

要真有如此的功夫,一天兩個小時的禪坐

可能是太不足夠的…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

抓不住,甩不開

9/14 2小時


想抓抓不住,想甩甩不開。


想抓住清淨的自性

想甩開無明的追逐

這都是不可能的…


禪修的道路上,總是在兩邊計較

以為有真正的解脫之道涅槃之門。


追求的想法本身,就是一種煩惱

離開的念頭本身,就是一種愚痴。


什麼時候才能真了悟

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

趨向正念

9/13 2小時


觀察自己,就是一種修行。


觀察自己的舉動、意識、甚至情感

會發現「我」其實是陌生的

善惡的轉化,絲毫由不得我

沒有徵兆,也沒有軌跡可循

對這個陌生的「我」常常一點辦法也沒有

修行,只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有較清楚的了解

了解自己心裡的變化。


如果想要進一步轉換這樣的情節

要能當下得提起正念與方法

才有機會擺脫無明的支配。


無能為力之下,只能常祈求三寶諸佛的加持

讓我們的「心」能夠趨向正念,不離正念

使宿命與無明可以淡化於生命中。
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

動靜皆宜

9/10  2小時


僧肇大師云

「雖動而常靜

不釋動以求靜

故雖靜而不離動。」


動與靜是沒有絕對值的存在

但習性上的認定,動與靜是不相容的

體的動,影響了心的靜

體若不動,心真的就靜了嗎?


佛法的中觀思想,動與靜是同時存在

跑步、禪坐,動與靜一直是平衡的狀態

打破這個平衡的是「我」的意識

讓靜不能靜,動不能動

心如果跟著所有的動靜而動靜

忘了動,忘了靜

那靜也是動,動也是靜

一切都沒離開原來的樣子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

讓「心」鮮活

9/9 2小時


看過的書,走過的路

經過眼前的一切熟悉

其實都沒有重複的過程

每一個現在都是最新的一刻…


這樣的想法,是學習感受當下的一種方式

只是我們每天都過得太自以為是

看不到「以為」以外的事物

無形自我的強迫,粗糙不堪的生活形態

用自己的置入性想法和有限的意識範圍

不加思索的過了每一個現在...每一個未來。


真的可以不是這樣!


每一個平常,其實都充滿了特別

只要更新「心」的態度

活化「心」的觸角

讓「心」鮮活起來

細膩溫柔的感覺每一刻

你會發現...

再平凡的時候都有可體驗的細節與內涵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

刺激

9/8 2小時


現代人喜歡刺激,尋求不平凡的感受

也喜歡標新立異,讓自己不一樣

雲霄飛車,高空彈跳,…

這些可以擺脫平常的自己

體驗無常的刺激…



其實每一個人內心都相信自己是不會變的

也因為以為不變,所以需要常常變化來調劑自己

但最後連變化的感受都變得平常了

還是不能滿足想變化的心

周而復始,終究沒有能究竟的變化。


如果有一種無常的刺激會讓你永遠回不來

這樣的刺激就真的夠刺激了!

真的有這樣的刺激,應該也沒多少人敢嘗試吧!


平靜自己其實是最好的刺激

這是什麼樣的怪論調!?

因為一直向外尋求刺激的心理

使內心一直沒有真正的平靜過程

如果真的有可以給自己滿足的刺激,其實就是平靜

那是一種可以究竟的喜悅

心如果可以平靜下來

再將那個平靜,漸漸放大,漸漸放大

放大到沒有邊沒有盡,無形的包容圓滿一切

這一刻可能是有生以來最大的滿足與刺激了!

而且一點也不會想回來原來的那個你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

自然到來

9/7 2小時


真的不想把禪坐只是當成功課

今天抄錄了聖嚴師父書裡的一段默照法

來提醒自己。


只管打坐,不住過去、未來

只要知道自己在那裏打坐就夠了

一種普遍的了解與覺知。


不管身體是整體或特定的部位,就不會成為負擔

當心平靜,全身感受變無形消失

當自然而然達到那個階段時

不倚靠過去,未來,現在,那就是觀空

這一切是自然到來,空是無法用言語與類比來思維

也不能把 空 想成存在或不存在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

來來回回

9/6 2小時


所有的學習都是漸進的

不管是世間或出世間法

都需要練習再練習,所謂熟能生巧

只是世間法一般是以加法的方式累積經驗

而出世間法則是以減法的方式褪除所累積的經驗

聽起來好像很矛盾,但事實卻是如此

世間法是「有」的,出世間法是「空」的

習慣「有」的我們,分分秒秒都在學習「有」

很自然容易,因為「有」是天生的慣性

而「空」卻連理解都很困難,更不用談學習了

花了好長的時間透過禪坐,好不容易有一絲「空」的體悟

剎那間,又被無形中累積的「有」給吞沒了

「空」不見了,「有」就進來了,想要再「空」,連想都別想了!


世間法如洪水,佛法如滴涓

要在世間修成善法,難難難!

但也只有天天禪坐把「有」擠掉一點,多留一點「空」

就這麼來來回回….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

平常的感動

9/3 2小時


把身體擺在現在的位置

就像茶几上的花瓶,也像花瓶裡的花,也許就像那茶几

平等的把自己看待,沒有什麼特別之處

擺好後,將心的視野,想像的涵蓋住眼前能觸及的一切

完整的感受它,此刻的心是開放的

它能含融一切,不是刻意而是自然

自己,只是個範圍內的物件之一

與範圍內的其他,均處於相同地位

動與不動並不會改變這開闊空間的感受

不用在意細節,只要再加一點放鬆

有些舒服的滋味,就會淡淡的浮現

這種幸福,隨時都在…

不用出國旅遊,不用爬山涉水

生命中的每一剎那,都存在如此的清新與感動

只是我們都太傻了,以為轟轟烈烈才能精彩

換個角度,其實清淡也能美麗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

法界與法身

9/2 2小時


我們擁有一個變化多端,生老病死的色身

這個色身,讓我們煩惱不盡,苦不堪言

所以學佛是想要解脫這個藏污納垢的色身

而得到光明無限的法身。


但法身存在於何處,法身是清淨無染,光明自在的

在這個世間真的找得到超越時空的法身嗎?


那色身與法身彼此的關係為何?

別以為要離開色身才能得到法身

他們是不離不棄,不一不異

法身沒有片刻離開色身,彼此形影般的緊密

如煩惱與智慧,生死與涅槃。



當煩惱時,色身掩住了法身

當煩惱不見了,法身現前體驗法界

法界可是一直都存在的,只是色身無法感受

如可以體驗法界的剎那,對法身的疑惑也就不存在了。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

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

把握

9/1 2小時


感冒了,昨晚也沒睡好

一大早禪坐,精神萎靡

不太能專注,讓意識隨意遊走

在每次游走回神的剎那,都讓自己害怕

想到昏沉時是如此無力控制自己意念的走向

那如果在臨命終時,進入彌留階段,心念的薄弱就更難以想像

在那瞬間,心念的走向是引導自己很重要的關鍵

能否有把握到的了淨土,也在那一刻成就。


現在真的很清楚,持心的重要

很多人念佛一輩子,只希望往生的剎那能自然反應的念出佛號

想一想,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

這輩子有多少歲月,都在五欲三毒中鬼混

清醒且持著正念的時間實在是微乎其微

這樣的反差如何能有任何的把握

難怪古德大僧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苦行淬煉閉關修行

讓自己清澈見性,毫無雜染

這樣的性情,就沒有把握不把握的問題了!


合十 感恩十方諸佛